本script為載入jquery核心使用,不影響頁面資訊瀏覽
:::* 瀏覽位置:首頁 > 教養分享
  • 字級選擇
  • 大
  • 中
  • 小

教養分享


走過來時路 ~ 第 五 則~語言溝通篇

  • 發佈日期:2011-10-22
  • 照片說明文字走過來時路~ 第 五 則~語言溝通篇

    雁媽

    週末,我帶著滿身疲憊與小雁上了回家的公車。比諸平日,搭車的人多了好幾位,我依然有自知之明的坐在倒數的第二排!

    噯,明天又是母親節了,我的心可一點也輕鬆不了。去年母親節我以補償的心情陪著母親度過生平最後一個節日──也是她漫漫住院醫療時日裏唯一的一天。強顏歡笑的背後夾藏著諸多的感觸:在娘家父親的示意下我們姐妹不忍讓母親明瞭自己的病情、而母親對我擱著小雁到醫院照顧她除詫異不安外更有著疑惑遐想;縱然爸爸再三保證,對小雁知之甚詳的我整日裡惶惴不安、兩難兼顧;也是當日,整日思念媽媽哭得斷腸的小雁因而走失了…….!一年了,小雁依然沒有走出谷底,母親!我有多麼孺慕您、我依然多麼困愁及無助…….!

    思緒翻湧著、心情攪動著,我讓自己沉溺在低潮中。前座的小姐突然回頭對我說:「妳能不能叫妳的孩子安靜點,吵的我都不能睡!」。喔!小雁將額頭輕抵著車窗,隨著司機播放的歌曲輕低地喃喃呀呀──這很好呀、很乖呀!思潮滿盈的我一時按捺不住:「我的孩子是自閉症。為了教導他的語言,我已然花了五年的時間、用盡千萬種方法,好不容易現在才引導出他對聲音的興趣,我還期望能開花結果呢;在這麼重要的關鍵我絕不會對他說:閉嘴!如果有吵到妳,抱歉,還是請妳換個座位吧!」,一時淚流滿面、悲愴得無法自抑。那小姐顯然十分訝異轉而向我道歉,卻依然坐在位上。

    難得小雁注意到媽媽的不同,他注視著哭得淅瀝嘩啦的我好一會,我自覺太過急擦眼淚並拿出口香糖柔聲問他:「小雁好乖!要不要吃口香糖?跟媽媽說:『~要~』」。石破天驚地小雁竟然天籟似仿著我:「~要~」;幾乎跳起來的我激動顫抖的再鼓勵他:「再說一次『要』!」──「~要~」、「叫『媽媽』!」──「~媽媽~」,這、這、這……天哪!小雁真的開口說話了,這麼戲劇性、這麼的突然!再止不住淚泗滂沱,但這是驚喜、這是感激、這是豐收!我的堅持沒錯、我們的努力有了代價、我們的用心為上帝所矜憫了,向來無神論的我全身發抖,此刻確信神蹟一定是存在的!母親!母親!這一定是您的保佑!

    過去五年我們先後穿梭在各大醫院尋求協助,惟僅僅能確定小雁的生理方面沒有問題,能否說話關鍵在於他是否被啟發、是否擦亮了「智慧的火花」。生活中我經常對著沒有反應的小雁自問自答,或逐字逐句對他發音、解說,陪著讀童話書冊並加註各種臨場表演、在聽CD或故事錄音帶後經常背誦關鍵詞彙;爸爸哥哥更隨機營造各類機會,希望能吸引他有加入家人談話圈、及反應想法的興趣;我們用心經營著一個充滿各式聲音及「等待」的環境。

    醫生說:「先求孩子『懂』得語言的內容、次求有『表達』的意願、再求語言表達的『意義』」。語言表達是自閉兒的最難題,由外在給予的刺激、至腦中接受訊息、至心有所感、乃至決定反應,最後有實際作為,一般人在這層層相扣的環節中可迅即決定行止,但這正是自閉兒所萬萬不可及!小雁仿音的出現最大的意義應是告訴我們人際溝通的鴻溝他已然跨過、他正蓄勢將觸鬚向世界延展,也昭告我們生活領域拓展的必要性、是生命裡封閉與開朗的分擘。此後,雖然我們再接再厲,小雁終沒能走出這個窠臼,但小雁「聽得懂」語言的能力是足夠的,他能以肢體、手勢動作或少許的語言表達訴求,溝通無礙是確定的;也幫我們更容易理解他、更輕省掌握他。我們將語言語音練習當成是親子間的遊戲,看他專注地模仿發音亦或心不在焉虛應故事的模樣倒也意趣盎然、可人已極,也頗可使小雁迅即得到成就感!

    近些年我們陸續與幾位成年自閉兒接觸,感覺有語言能力者並未因而擁有較多優勢,因為無意義的鸚鵡式仿說、固定模式的對話、答非所問的回應,沒能讓他們擁有比較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溝通互動;更看到不恰當的語言模式徒然招惹來諸多的禍端!相形下我們教導小雁仿音之外的一招半式:「謝謝、早、要、再見、不不、回家、幫忙!」,讓小雁走遍天下能廣結善緣、惹人憐惜!

    醫師說自閉兒只有一半是有語言出現的,但不意味就能擁有足夠溝通的能力;小雁的情形應是屬於沒有語言的另一半;但他有「接受」與「表達」動詞、名詞與部分形容詞的能力,親子、師生間溝通不致困擾。語言能力的未能再上層樓,我們略有遺憾、但不悲情!

  • 分享
*回上一頁 *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