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script為載入jquery核心使用,不影響頁面資訊瀏覽
:::* 瀏覽位置:首頁 > 教養分享
  • 字級選擇
  • 大
  • 中
  • 小

教養分享


走過來時路~ 第 八 則 ~強迫行為篇

  • 發佈日期:2011-10-25
  • 照片說明文字走過來時路~ 第 八 則 ~強迫行為篇

    雁媽

    君君墜樓的消息給我們極度的震驚與哀痛。友人描述事故的前兆:君君早因攀爬頂樓水塔滑倒而略有受傷,家人未意識到事態嚴重性,予以擦藥並叮囑不要再玩;孰料其後數日間總是趁著家中無人時,一面喊著疼痛的君君一面再次逕行體驗危險攀爬的後果,但這次付出了無可挽回的代價。先生與我相互蹙眉:「強迫行為?」

    不比其他問題行為的顯著,我們讓可憐的小雁飽受強迫行為折磨了數年之久方才將這個行為獨立看待、方才自「怪異行為」分開視之、方才體悟病況的嚴重性!國中時,能力平庸的導師無法兼顧全班14位資質各異的特教班學生,對必須個別指導的小雁總是分發一本舊簿子讓他撕紙打發上課時間(我從未這般痛恨一個人,她泯滅良知的作為對小雁的傷害之大必令她終生良心被譴責──唉!不談也罷!)。小雁將此種行為帶回家中,極目所及的書籍皆是目標;對書籍珍惜有加,讀過的書籍均會細加眉批作成筆記的我自是震怒異常;每每激動難抑對他斥責怒罵、更曾盛怒下把撕破的書頁砸回。同一行為在學校是被鼓勵縱容,在家裡卻被嚴厲處置,失卻標準值的小雁茫然不知所以,越是焦慮惶恐越發期望趕走這種矛盾現象,遂不斷重複以確認其後果!尤其小雁有撕書衝動前,總會先預期自己即將釀大禍似的大哭躁動,而我只簡單的想著:「既然害怕媽媽會生氣,為什麼不停止?」。孩子病了,我們仍只僅僅認為:他是因為被誤導而不乖!

    東遷後我們將書籍集中於書房,為避免小雁再次撕毀遂隨時反鎖,反而幫助小雁免於再面對引發害怕或焦慮的情境,變更環境得讓小雁平穩了五年。但青春期的自傷行為背後往往緊緊跟著強迫行為助紂為虐;情神逐漸恍惚的小雁突地分外在意家中的電器用品:PC、電視機、微波爐、烘碗機、烤箱等等內設電源指示燈的方形電器皆無法見容而蠻力搬動丟棄,使力不當的結果是全部損毀了。我們心痛慌亂的強力介入、制止斥責,而他瞬又轉向附夜視光源的電燈開關及插座;每入夜後即狂亂焦躁地掀按、扳抵,意圖「消滅」座中的小紅燈點,又哭又急又懼;緊急中我在燈源上貼貼紙遮蓋,卻使他更明白「恐懼不滅」的事實,反而動手拆下面板折斷並一再劃傷自己。我一次次緊急求助於身心科醫生,服用的藥物除使他一週內驟然增胖7公斤外絲毫無法抑制病情;我們在萬般痛苦中惟能將小雁送抵玉里榮院住院診治(見「真情難捨」文)。

    為迎接小雁返家,除了補葺被損毀的裝潢與用具,我們更致力排除所有引發他焦慮難安聯想的物件,並敦請行為輔導專家指導機宜;專家建議:「先不要心疼在意物品,確保孩子的安全無虞才是首要。」、「設法讓孩子在家中也能擁有一個可以肆意撒野、作亂紓放的空間,在洩發情緒後反而更能迅速平靜下來!」、「走出家庭、積極參與社群、豐富作息內容、擴展生活領域,有助於他視野擴大、不再對生活環節錙銖必較!」,這是小雁進入教養機構日間就養的原因,也是小雁的房內惟剩床鋪外再無家具的因故──不過,偶爾我們會嘗試放置音響、檯燈、垃圾桶、玩具籃、甚或沙發,端看他的容許限度言。

    去歲末先生及我參加一場座談會,認識了同為重度自閉兒家長的張教授。張教授為了阻斷孩子持續破壞家中物品、與及任意掀拔並折毀他人車輛的品牌標誌的行為,假期裡會帶著他到山間的空貨櫃屋度假,讓孩子與自己皆有喘息沉澱的機會。此想法作法與我們深深契合,彼此互勉互為鼓舞,期許協力共為重度情障兒謀求更恰分的支持;但看在另位家長眼裡,其看法卻是:「可憐的張教授,為了孩子竟淪落至此!」而潸然淚下!俗話云:「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這種椎心之苦也唯有身歷其境者得能體會!

    數月後我碰見了君君的媽媽,已然平息哀慟的媽媽告訴我:「她認為孩子早有了離去的計畫,而這也是孩子選擇了自認是最好的離開方式!」。我喟然,無語。

  • 分享
*回上一頁 *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