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script為載入jquery核心使用,不影響頁面資訊瀏覽
:::* 瀏覽位置:首頁 > 辛情心情
  • 字級選擇
  • 大
  • 中
  • 小

辛情心情


走在路上/陳芬蘭

  • 發佈日期:2011-03-10
  • 照片說明文字

    走在路上

    就任之初,寫了一篇「路還很長」闡述接任的心裡轉折;若對照於當時的感觸,身為智障者家長在現今台灣,為孩子的就醫、就學、安置等各方面的問題,要走的路還很長,那麼我現在就是正走在路上!

    自民國80年下半年開始, 參與協會的籌備、成立及任12年的常務理事,由於歷任理事長的辛勤與擔待,自己並沒有感受到壓力;但去年5月接任後, 想著協會一路走來的光景, 有著很大的壓力明顯感受到必須有所轉變才能突破,也許不能說”轉型”,而是重新再定位協會的功能,回到原初協會成立的宗旨、目的。

    智總每3 月都舉行各區理事長的聯誼會議,除了傳遞總會的訊息外,各協會也彼此交換會務消息。可看見的是各協會幾乎都忙於對孩子的直接服務,如從事早期療育、職業訓練、重殘教養等,進而有庇護農場、工廠、工作隊……等。家長協會真是要包山包海去做許多的工作,承擔許多只有付出而沒有盈餘的業務,雖然大部份有良好的成果,幫助許多家庭解決問題,但有時也弄得焦頭爛額。另一個明顯的呈現是服務對象範圍的縮小,及督促者與提供者的角色衝突,所以智總李明龍理事長每次會議都再三提醒, 不要一頭栽進直接服務。

    牧心智能發展中心是在前理事長陳美蘭女士七年前,感於早期療有缺乏與國中智障生畢業後無所事事,而著力籌備成立,以當時的協會為幕後力量,結合家長與社會各界人士的參與,而設立的直接服務機構。七年來斐然有成,牧心在台東地區幫助許多孩子獲得療育、職訓,改善生活品質也減輕家庭的負擔。但台東地區的人士對於協會的功能漸漸的遺忘,甚至混淆了協會與牧心的區別,尤其因辦公室在同一地址,更是讓外界無法辨明;協會恰如一艘停駐的船,只在原地不知往那個方向行走。

    由於牧心的成長快速,學員與工作人員都急速增加;我們合租的地方不敷使用,於是決定遷移會址,也讓我們協會有一個新的出發。去年8月底在僅有的工作人員純雅、文怡及新加入的靜玲,她們的奔波努力下完成搬家的任務,非常感謝她們。而總會推動【家庭支持方案】,讓我們有了新的方向,致力於家庭需求調查、家居照顧協助、家長互助小組及家長成長團體之成立,加強家長之間彼此扶助。在短短4個月,三位工作人員的努力,讓我們於去年12月15日有一些成果可呈現,也重新找回定位,於是協會現在正走在路上,而不是停駐的船。
    於2005.03
  • 分享
*回上一頁 *到最上面